釘孤支:<br/>BAC Mono R x BMW M1000RR - FEATURES - TopGear

ADVERTISEMENT

FEATURES

釘孤支:
BAC Mono R x BMW M1000RR

Top Gear Team Published: 02 三月 2023

BAC Mono R與寶馬M 1000 RR有何共通處?原來比大家所想還要多

Words: Ollie Marriage

Photography: Mark Riccioni

Translation: Tony


我的乘客不喜歡我開車。因為他們會被拋來甩去,杯弓蛇影擔心我失驚無神煞車,後悔不久前吃了太多香蕉,堅信我發出的下一個指示就是「抱頭撐穩」。問題是我本來就不喜歡他們在場,然而察覺到對方坐立不安面容扭曲,我亦只好改變駕駛手法,結果就是車廂瀰漫著緊張不滿的氣氛。

先此聲明,我也懂得用不會致人嚴重不適的方法接載親友。上文所指的駕駛手法,乃指那種為駕駛而駕駛的手法。如此一來便帶出了另一個問題:既然只有半數乘客享受這種快感(除非對方年約十二歲),跑車為甚麼非得有兩個坐位不可呢?

BAC十年前創作「獨來獨往」的汽車時已經深明此理。車廂氣氛緊張對這款汽車來說根本不是一個問題,取名Mono的原因亦顯而易見。這些年來Mono歷經多次變化和發展,其間動力有所增加,重量有所削減,諸如此類,但BAC至今依然從一而終並未推出坐位多於一個的車型。這次測試的Mono R,大家想必料到是功夫更硬更快更狠更辣的版本,不過最囂張還是駕駛艙旁邊添了一支火箭炮。

與它同時現身的是一部摩托車,一部利用小型翼片生成下壓力的摩托車。你試過做摩托車後座乘客嗎?簡直是截然不同的另一個世界。我在職業生涯中曾經犯下的最大錯誤之一,就是用一部快車載著一位職業鐵騎士兜了一圈。事後對方堅持非回敬不可,於是我只好騎上鈴木Hayabusa的後座兜了三個圈,結果當場嚇到魂飛魄散。他掠過彎角時會奮身壓膝,所以後座上的我視野會豁然開朗,彷彿負責開車那位好漢已經先我一步跳車。寶馬M 1000 RR備有載客套裝供選配,但這天上場的一部並沒有添置這套裝備,實在謝天謝地。

一起走?這些女士正在尋求更高的實用性
低成本翻拍的《蝙蝠俠與羅賓》原來相當不錯

這次試車並非四輪和兩輪之爭,而是想借機談談兩者各自的技術和官能快感,互相輝映之下有何妙處。單獨而言,Mono R堪稱非同凡響,動力比標準型Mono多38hp,重量卻相對輕了25kg,製作過程還動用了石墨烯,一部盛惠235,000鎊。寶馬M 1000 RR的30,995鎊定價只是略多於Mono R十分之一,而且跟BAC一樣有碳纖維輪圈傍身,容積動力比之高根本不把汽車每公升137hp的自然吸氣引擎紀錄放在眼內,0.999公升四汽缸引擎力能產生209bhp。轉速極限更比Mono R高出6,000rpm,體重幾乎只有Mono R三分之一,大約相當於BAC搭載的引擎。

最重要是雙方都擁有駭人聽聞的動力重量比,四個輪一方是每噸618hp,兩輪更達到每噸1,088hp。加上一個體重75kg的車手,兩者差距的確有所拉近(544對782hp),但仍然需要出動Aston Martin Valkyrie方能在動力重量比上壓倒這部摩托車。在Anglesey賽道窮追寶馬到底是怎樣一回事,我稍後會詳細交代,以下先從公路試車談起。

它們都是世上最極端而又獲准掛上車牌出入一般公路的快車。Mono R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作品,品質和設計造工簡真嘆為觀止,在用料、組件、心思和仔細程度方面根本沒有其他輕盈快車堪與之相提並論。麥拉倫要是開發單座輕車,大概也會得出這樣的完成品。定價乍聽高到離譜,但細看之下自然知道物有所值。

想在公路領略F1風味而不至於車底擦出大量火花,你需要一部Mono

上車只需兩腳一跨潛身坐下。除了調校煞車前後比重和牽引控制功能的開關,所有按鈕皆集中到方向盤上,你甚至可以在一個拉鍊袋內找到一個USB接頭。坐鎮正中央的駕駛位置完美至極,左右對稱的駕駛視野一下子便令人覺得稱心滿意。

駕駛感受卻相當驚心動魄。功夫變得更硬配備可變Öhlins避震器的Mono R宛如泥鰍,前輪很容易受到路面傾角影響,所以你少不了要跟方向盤拉扯扭鬥。乘坐感一字記之曰硬,引擎牢牢固定於碳纖維底盤後端則代表機械振動傳遍整個車架。由於變化幅度太也準確,我實際上可以用引擎轉速調節振動力按摩背部。譬如用2,700rpm按摩腰背中間的效果便相當爽,我甚至可以用脊樑彈奏一句呢!

與此同時,寶馬摩托車上的職業鐵騎士Richard Cooper每隔幾分鐘便要挺起上半身舒展一下背部,順便減輕一下手腕所受壓力;這位仁兄可是靠角逐摩托車錦標謀生啊!

在此請容我提供一些資料以便大家理解何以有此分工:小弟不騎摩托車,原因涉及一段小小往事,所以我說不定會順便談談這個故事。此外,我太太是物理治療師,以上。

足本是這樣的:我倆初相識時,太太正在脊髓損傷專科醫院當實習生,入院病人不是墮馬受傷的女生,就是跌落摩托車的傢伙。到了第三次約會時,我已經清晰明白到「我倆」要是打算「發展下去」,前提就是「我」不騎摩托車。所以我是不騎摩托車的,儘管我相當擅長騎單車摔車。

那麼話題回威爾斯中部吧,事實證明這一車一騎在這一帶公路十分難纏。我和Mono R沿途一直鬥法,因為它會把所有情報通通傳達給車手,所以我必須選擇對那些情報作出反應。又由於這部車反應快如閃電,許多時候當意識到問題出現之前已經把問題處理掉,令我覺得自己總是後知後覺,精神上苦於趕上Mono R的步伐。如果是《捍衛戰士》的飛行員,毫無疑問可以把Mono R發揮得更好。然而考慮到主要問題出在路面破破爛爛凹凸不平,我覺得就算是飛行員,駕駛難度亦會好比駕馭一隻大蒼蠅,屁股鮮少穩坐鞍上的Richard亦有同感。

要數天下最絕的量產摩托車,M 1000 RR或許敢稱第二無人敢稱第一。這個由S 1000 RR發展而成的型號,是寶馬第一款貼上M字徽章的摩托車。它和BAC一樣有一個半遮半掩隱約透露內裏乾坤的車身,事實上它們的相似之處比預期中還要多。譬如兩者都動用了碳纖維輪圈,牽引控制系統和懸吊都可按需要調校,所用變速箱同樣是加油升檔無需離合器的序列式手動貨色。物料矜貴程度亦不相伯仲,BAC有鈦合金牽引環,寶馬則有鈦合金活塞連桿和汽門,排氣系統亦幾乎全部用鈦合金製造(重量因此從11.4kg降至7.8kg)。

寶馬身上的小型翼片能夠產生下壓力,儘管力道未至於很大,145km/h之下只有3.3kg,250km/h之下是9.3kg。但這些翼片所增加的重量近乎零,卻有助梳理氣流、減低風阻和改善車輪貼地性,換言之這些翼片有助阻止這頭洪水猛獸突然表演單輪特技。

但說到底只是有助。翌日移師Anglesey賽車場,對我來說儼如上了完完整整的一課。人人都說速度厲凌的汽車能夠在賽道克制速度厲凌的電單車,但我不想把這種說法當成定理。我想做的是窮追Richard,看看兩個輪和四個輪各有甚麼優勢,說得更清楚一點就是看看自己能否跟上Richard。於是我們用了幾個圈加快步伐幫輪胎熱身,之後發生的事……簡直驚人。

我從不知道摩托車原來可以每次轉彎都在地上留下黑色胎痕。沒錯,就算只是一噸重都可以在教堂彎畫出一條黑色線,用200km/h掠過學校彎亦有異曲同功之妙。Richard的膝、肘和肩部幾乎每到一處都壓向路面。當他沒有這樣做的時候,又會見到前輪高舉離地,整部摩托車恍如搖風擺柳扭來扭去。我從未試過這麼清楚地目睹一件機器扭盡六壬,更別說車上好漢為了駕馭這件機器原來要花上這麼多體力。這一切都是從前方大約20公尺處映入我眼簾,但兩者之間的距離還是會有所增減。

開始追逐時,押注Ollie能夠趕上步伐的人少之又少……

因為這部BAC能夠在你預期的位置發揮更高速度。拜輪胎貼地面積較大所賜,我可以用顯著幅度推遲煞車時機,用更高速度通過彎心。我不清楚自己為何感到意外,但寶馬摩托車的敏捷身手和飛撲入彎的速度就是令我措手不及。它的動作實在太流暢,轉彎減速時車身不斷壓向彎內,直到我以為覆水難收時,卻又在加速出彎之下恢復直立姿勢,動作之自然簡直令Mono R顯得笨手笨腳。但我幾乎可以感覺到寶馬每次發力都會逼使車架扭曲變形,Richard不但要努力阻止車頭仰起,還得避免車尾扭來扭去,舞姿好不狂野。

幸好Ollie事前設法偷偷練習了幾圈

Mono R的出彎速度並不見得遜色。它們同樣需要時間調度牽引力,不過四個輪可以更早完成這項功夫,一檔換二檔已經可以爽爽快快緊扣路面,反應緊湊的差速器亦表現得很好。兩輪那邊則要升到三檔方能安頓下來,之後便不理三七二十一絕塵而去。你想怎樣吹捧四輪飛腿毛是你的事,但就算是1,000hp的法拉利SF90,面對著60-130mph(約95-210km/h)加速只需4.5秒的摩托車,亦無法把落後距離縮短到0.5秒之內。

但我居然可以亦步亦趨。這樣實在太妙了,因為看著這部摩托車一邊掠過彎角,一邊留下鉛筆線一樣的胎痕,是我有生以來做過最美妙的事之一。Mono R在賽道如魚得水,生龍活虎。儘管方向盤扭起來過於沉重,通過真正高速的彎角時又有嫌反應太敏銳,但這部車現已不再下克上,而是完全聽令於我。煞車用起來好到沒話說,我甚至放任變速箱自行升升降降,因為它的變招功夫實在太好。這部車既不畏首畏尾,亦不輕浮急躁,反而知所進退充滿自信。

沒有其他車能像BAC Mono那樣引人注目,尤其是當它身上有一個科幻進氣口和凸顯車底的紅色圖案

不過對雙方來說,輪胎都是一個限制因素。大概是跑了六個圈吧,我察覺到入彎一刻車輪有點軟化,開始出現一些不必要的側滑和變形情況。我要是能夠點到即止避免鎖死車輪,這套碳陶瓷煞車的功力顯然遠不止於此。何況Mono R設計上本來就考慮到使用光頭賽胎,與這套煞車正好成為天造地設的一對。因為這部車真的非常刺激,駕駛感受比任何駕駛艙密封的特級超跑都要強烈和遍及四肢百骸,坐鎮中央的駕駛位置則實現了你我心中的F1幻想。等到下車時,我但覺左邊耳朵近乎失聰,心情卻興高采烈。Mono R的歌聲並不悅耳,反而比較像破鑼嗓風味的轟鳴聲,坦白說的話,與勁似風雷雨電的機械振動堪稱絕配。不過每當左耳旁邊的火箭炮勢若吞天把空氣吸進集氣箱,那陣咆哮聲真的令人佩服到五體投地。BAC堅稱這支火箭炮有助提升性能,比起在車手頭上設置進氣口,氣流所受到的干擾會更少,但最重要還是這支炮看起來荒誕不經,足以成為所有人談論的話題。

至於我最初發表的那番偉論……我打算全盤推翻眾樂樂不如獨樂樂的說法。因為與他人一起領略Mono R的滋味,一起分享那份刺激感覺,在腎上腺素高漲時把臂同遊大談箇中感受,想必是一件人生快事。當然啦,Mono如果有兩個坐位,就不是Mono了。不過喜歡的話,騎摩托車同行亦無不可;但您先請。

Richard Cooper

TG辦公室有幾個人持有摩托車執照,奇怪的是沒有一個人有空上陣幫我們徹底發揮一部動力重量比超過每噸1,000hp的摩托車,於是寶馬表示他們會派人過來幫忙。Richard Cooper當天開著一部車尾掛著單車的十五年車齡Vivaro現身,後來我們才知道他原來剛剛在著名公路賽North West 200因為技術問題而錯失了勝利。他並不介意我指出他體型細小輕飄飄,事實上這種體型對某些賽事來說確是有利條件,曼島摩托車卻不是其中之一。「速度凌厲的傢伙都生得又大又壯,因為他們必須有能力把摩托車壓制得貼貼服服。」他在公路和賽道測試之間吃飯時告訴我。我原本相當有信心追上他的步伐,可是和他聊得越多,對這部摩托車所知越多,我的自大感便煙消雲散。假使你在納悶的話,我可以告訴你原裝BAC Mono是Anglesey賽車場量產車圈速紀錄的現任盟主(1分31.0秒),寶馬摩托車和我這次錄得的圈速只不過比這個紀錄慢了一秒左右。

原文出自《TOPGEAR極速誌》2022年10月 第084期。

FB: https://www.facebook.com/TopGearTaiwanCar
YT: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846SasKQgZoHI87KEOnuzQ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