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3終於出旅行車。為了測試其長途旅行和犬隻載運能力,我們踏破了千五里路雲和月奔往瑞士巴里蘭
Words: Ollie Kew
Photography: Richard Pardon
Translation: Tony
極速誌的一般讀者和半專業車痴啊,您們先互相傾談一下吧。
請恕在下失陪,得去迎接這次客串的汽車鑑賞家。
閣下這刻也許正在等火車,無聊之下於是翻出這篇標題別致的文章打發時間,亦可能身在2026年某牙醫診所內隨手拿起一份最少折角的舊雜誌而發現這篇文章。回過頭來,2026年的你覺得自動駕駛汽車和火星那邊的分時度假屋很合你用嗎?呃,應該不會吧。
對於那些並不熟悉引擎編號和車型更新年份的百分百正常人士來說,寶馬3系飛毛腿如今有旅行車販售一事,似乎不太可能成為值得閣下留意的2023年大事。畢竟福斯去年已經炮製出Golf R旅行車,只不過大家沒有留意我們曾經用它踏破歐洲千五里罷了。
外界最初嚷著要寶馬推出M3 Touring時,這裡可是全新落成的設施呢
關於M3旅行車,大家必須明白的一件事其實是那份命裏有時終須有的感覺。寶馬M3行走江湖三十七年間,已從斯巴達式規格認證賽車漸漸變成滿載科技的豪華渦輪增壓機械獸,寶馬卻從未讓它變出個Touring版。雙門轎跑和四門房車版倒是不缺,就連沒有那麼紮實的超重開篷版也被視為值得用來擴大品牌陣容。那麼身份低微的旅行版本又如呢?偏偏就是沒有。不過設身處地從寶馬的角度出發,原因亦不難理解。
寶馬M上兩次推出的旅行車,都是超級無敵長途快車,分別是1990年代初的E34 M5,和2007至2010年間有售的V10 E61 M5(不好意思,勞煩大家手邊準備一份車型編號彙編以便翻查)。但兩者命途比Matt Hancock的文藝生涯還要落寞,皆因寶馬後來奉行「若想買附有巨大行李箱的M Power型號,我們有一系列兇悍SUV」的路線。與此同時,奧迪和AMG則開開心心用威力勝似火箭的貨色瓜分掉銷量本來就不大但型格指數勁爆錶的高性能旅行車市場。
寶馬終於推出我輩車痴一直渴求的M3旅行車,與此同時卻給它安上一副彷彿在揶揄寶馬最死心擁躉的嘴臉,實在不無諷刺。我不知道閣下有何感想,但我就是喜歡不上這副哈囉喂海狸面譜。車尾倒是挺順眼,臀部豐滿結實,頂部有一隻3D打印整流翼,而且常見於M型寶馬的四出尾喉都是真貨,絕非裝假狗(在今天可是大不尋常呢)。
諷刺的是這副嚴格控制廢排的渦輪增壓直噴直六聲浪平平無奇,所以車廂聲浪要用人工方法加強,效果卻不是那麼有說服力。不過對比新型四汽缸混能AMG C63,唱腔至少比較深沉有勁。
星期二是送貨天,任務是把這部M3送抵瑞士。除了稍為繞遠路去蘭斯賽車場看看空蕩蕩的大看台,以及光顧油站的頻密程度不太理想(平均油耗多於11.3L/100km,59公升油缸根本不敷應用),M3的推進過程大致上毫無阻滯,無論下雨下雪都阻不了它。我猜測這套冬季輪胎稍為增加了下盤的舒適感,攝影師Richard和我都沒有因為那個固定式椅背十分輕薄而害得背部酸痛。
但我還是不服氣。試想送朋友一程時要向不是汽車發燒友的正常人解釋褲襠之間為何有一個碳纖維凸起物,豈不尷尬。M3的「輕盈」座椅既然出了名滑稽,為甚麼還要在講究實用的旅行車裝上使用光可鑑人的碳纖維椅背呢?肯定不是為了鼓勵你用爬山單車、柴薪或垃圾塞爆車廂吧。
還有一點:這部測試車索價103,000鎊,也令我覺得很難信服。M3 Touring的最低入場費是80,000鎊,這一部卻添置了價值22,500鎊的額外配件(包括那套碳纖維座椅和盛惠8,000鎊的陶瓷煞車),消費簡直達到超跑水平。
我們在天黑之後抵達馬蒂尼(Martigny),一個座落於羅納河谷井井有條但建築物名不見經傳的典型瑞士城市。M3的消光車漆這時已經覆蓋著一層冰鹽,擴散槽下可見一條條賴死不走的冰柱。我覺得M3這副模樣真好看,Richard在我擔保不會每次拍照都要清理一遍車身後,亦馬上同意我的見解。風塵僕僕的飛毛腿就是有型,七百里累積的污垢就連寶馬在造型上犯下的最嚴重罪行也可以完全掩蓋掉。
我們在黎明時分起床,鏟雪機也在這時紛紛出動。你知啦,住在每年降雪量多達400mm的地方,自然需要斥資置辦裝備確保生活如常,畢竟這裏並非希斯魯機場嘛。所以早上七點半在這裏出沒的其他汽車,都是忙於在路邊築起工整雪堤的鏟雪車。朝著Mont Vélan南下義大利邊境,我們終於來到適合場地,可以讓這部M3施展豪華長途快車以外的本事。
倘若覺得我接下來的說話有點反高潮,請多多包涵,但你根本無法憑外表區分這是M3 Touring。就字面規格而言,這部車在某些方面亦不無犧牲,譬如體重比四驅M3房車多了85kg,當中25kg出於加固角撐板以抵消延長車頂和車尾大空間所衍生的剛性問題。此外,車窗增多和重心變得較高也是變身旅行車的常有弊病。寶馬並沒有用碳纖維車頂解決重心問題,因為他們找不到供應商能夠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造出這麼大塊的碳纖車頂。
不過走在公路上,尤其是平坦到好像玻璃迂迴曲折穿越阿爾卑斯山區通往大聖伯納山口的E27公路,這部旅行車倒是似足M3,動力十分強大,扭力彷彿無窮無盡,速度快到不可理喻。八速手自排雖然有時反應笨拙,總是無法做出舊型雙離合變速箱那種幹勁和震撼性,但必須承認這具變速箱在優哉悠哉的車速下較為斯文得體。轉向沉重得來有一種令人安心的油膩紮實感,並非那種轉向超快令人聯想到電視遊戲的現代飛毛腿,車手大可以盡情使喚機件和輪胎,感覺蠻痛快的。不過這個方向盤還是太粗,令人不禁懷疑M部門為甚麼堅持讓駕駛者握著這麼粗壯的東西。
如果你是Stig,或者毫無自我保護意識地用這部旅行車與M3房車全力較勁,的確有可能察覺M3 Touring在某些方面稍遜一籌。可是單獨而言,你根本無法在現實駕駛環境中發覺它有任何失色之處。可想而知這是一部本領非凡的旅行車,何況它有一個與現役雙門和四門M3相同的特點——就算敲定了自己覺得最理想的引擎、變速箱、轉向、排氣、煞車和牽引控制設定,其實直到涉足超出社會容忍範圍的速度境界,你才會真正見識到這副車架的深厚功力。
如今M3已經成為超凡絕倫的汽車工程傑作,但駕駛者仍然需要十分克制。就此而言,旅行車的身份似乎更容易提醒車手點到即止。M3 Touring是很大方的汽車,超級旅行車形象不像M4那麼突出。它會告訴你在轟天性能之外原來還有其他可以優先考慮的事項,在快意恩仇之外還有其他樂趣。若說M4 CSL是那種綁手綁腳難有用武之地的參展貴婦狗,M3 Touring便是警用德國牧羊犬,既聽話,又有用,胡亂對待的話卻有本事當場卸掉你一條胳膊,或者讓你一嚐鐵窗風味。
大聖伯納公路這天不能通車。為免各位過慮,我們其實早已知道此路不通。因為這條山區公路每年冬季都會按例封閉至四月,儘管今年阿爾卑斯山區錄得破紀錄的暖冬,逼使幾個瑞士滑雪度假中心倉忙變陣重新包裝成爬山單車樂園。事實上M3把我們帶到這裏之前的四十八個小時,瑞士這一帶才下了今年第一場像樣的大雪。
Aplin5冬季輪胎令M3的偏硬下盤顯得較圓滑,卻幾乎無損其蓋世身手
鏟雪機只是清除了山路最初四分之一里的積雪,正好提供了一個「死巷」遊樂場讓我們見識M3 Touring後驅功夫的狂野一面。坦白說,Touring偏重後驅的原裝設定實在太妥善,令我不禁懷疑有否必要把五成牽引力調往前輪。這樣說也許太自命不凡,但我覺得這個原裝設定令M3 Touring的身手功架具有大老倌深度,有多個層次讓車手探索,同一番話卻絕不適用於奧迪RS4。寶馬從從容容地為世人炮製出終結所有汽車的終極汽車,卻一直等到擁有世界級四驅系統和怪傑雙重性格的這一代3系問世才給Touring版本開綠燈,所選時機也許剛剛好。尤其是考慮到3系在未來十年內就要電氣化,C63墮進混能身份危機的前車又不可不鑑。
不知所終的攝影師可能已遭活埋,因為他最後一次現身就是蹲在寶馬M3後邊
「高速旅行車就是有一種好似拜物教的古怪形象」
天色現已一片明朗,但攝影師發牢騷要求採取一些恢復手指感覺的措施,否則會向工會投訴,所以我們決定朝著馬蒂尼下山。就這樣北行半個小時後,我們便來到艾涅(Aigne)的Col du Pillon。這條山路在冬天不會封閉,而且這個秘密的保密功夫做得並不好,難怪每逢髮夾彎都會遇上貨車、旅遊人士和著了魔一樣捍衛quattro奧迪名聲的當地人。
M3在融雪水橫流的窄彎本來可以相當笨拙,卻有本事借助科技法寶堅拒推頭。那套陶瓷煞車呀,就算腳趾全部凍傷發黑都可以感受到那份動人反饋。我應該趁此補充一點,M3 Touring的505公升行李箱其實全程都放滿相機箱、大包小包過夜衣物和零食。無論你是長期讀者抑或新人,在TG雜誌上所看到的大部分照片其實背後都有一部支援車負責運送裝備,M3 Touring卻渾不當一回事一口吞下這些裝備。
這是我第一次對現役M3產生一份奇特好感,居然覺得它很可取。雖然面目猙獰,新型觸控介面毫無必要地錯綜複雜,數位儀錶又流於俗氣,價錢之高更令人覺得6萬鎊的M340i Touring便宜得讓人笑出聲(偷偷告訴你吧,M340i Touring其實是寶馬的最佳出品),但這部M3在天時地利人和齊備的情況下終於如魚得水。它也許不是你心目中的完美汽車,勝任程度卻超乎你所需。
我們再一次返回大本營。M3 Touring速度飛快,既舒適,又有娛樂性,空間充裕科技超班,改良物料亦給人造工扎實的感覺。可是不惜千里而來,不拜託狗朋友考驗一下這部旅行車又談何功德圓滿。高速旅行車就是有一種好似拜物教的古怪形象,就算自己沒有試過把四條腿的老友(以至其他東西,別人的攝影裝備除外)放進尾箱一起風馳電掣,都會覺得這些旅行車是狗友的地獄快車。
呃,上一次到底在哪裏見過這麼華麗的大鼻孔加大下巴組合呢?
所以我們的最後一站是巴里蘭(Barryland)——聖伯納犬官方育種設施、訪客中心和博物館的所在地。這個不太起眼的地方名,原來來自最著名的山區救援犬Barry。這頭雄性聖伯納犬在19世紀曾經救助了數以十計(甚或數以百計)遇難者。事實車上聖伯納犬本來就是聖伯納山口上邊一間同名修道院的修士為了隨時準備救助那些嘗試越過邊境而不幸受困的旅人而蓄養的狗隻。
不過自從1950年代以來,這些救援犬便再沒有執行救援任務,畢竟今天用直昇機趕赴肇事現場更加快捷妥當。此外,得悉牠們其實從來沒有在頸上掛著一小桶白蘭地出勤後,你大概會跟我一樣好生沮喪。這個穿鑿附會的形象原來出自1820年的一幅畫。
不過這些溫柔巨人的瑞士色彩實在濃似三角巧克力、瑞士起士和秘密銀行業務,所以有關方面特別為這些救援犬的後代建造了親子動物園、博物館和禮品店。依依不捨與那些初嚐白雪味道的小狗道別後,我們邀請了七歲大的Barry(可想而不是那位Barry)和Janga登上M3。牠們在車上留下的狗毛和口水,意味這部M3再也不值10萬鎊,但M型寶馬載著兩隻世上最巨型犬隻的畫面,始終是證明M3 Touring用處多多勝似四個輪瑞士軍刀的重要參數。碰巧翻閱本刊的讀者,謝謝你們撥冗看到這裏,畢竟世上只有TG會試車試得這麼徹底。
BMW M3 TOURING
售價:£80,550(測試車£103,155)
引擎:3.0公升雙渦輪增壓直六,510hp,65.0kgm
傳動:8速自動,四驅
性能表現:0-100km/h 3.6秒,280km/h
燃效:10.3L/100km,231g/km CO2
重量:1,865kg
沒錯,你可以把一頭聖伯納犬放進車尾,但關上尾門仍然會相當棘手
等一等,Ollie真的去了瑞士嗎?抑或因為預算不足而用綠幕特效瞞天過海呢?
打開車窗聽聲浪?任由暖氣飄出車廂?傻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