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treme E<br/>方程式極限賽 - FEATURES - TopGear

ADVERTISEMENT

FEATURES

Extreme E
方程式極限賽

Top Gear Team Published: 12 九月 2020

從沙漠鬥到雨林再鬥到冰川,電動方程式的野外版——Extreme E——並非以拯救這個星球為己任,而是志在踏破地球上每一寸土。

Words: Christian Bex,Photography: Tiernay Oliver。


自從電動方程式開始切切實實加大其公關說服力,電動賽車運動便成為一種克服認知失調的鍛煉賽車運動關乎競爭和挑戰,關乎強大自我之間的正面交鋒一決高下。此外,儘管沒有人想要承認,但這些強大自我經常火星撞地球造成的撞車場面,或者大塊碎片在物理使然下以奇妙角度橫飛的大鍋炒場面,也是賽車運動引人入勝之處。電動方程式在這些方面可謂看得人津津有味,不過賽車運動亦關乎為觀眾帶來發自內心的原始快感,關乎瀰漫比賽現場的燃料味、強大聲浪和高度改裝引擎確有可能隨時爆炸火龍亂舞所帶來的官能刺激。你斷沒可能從一個個體身上移除肝肺後,仍然奢望這個個體的功能一切如舊。正因為這樣,某些標榜速度的大賽有時會用相當不屑的態度看待賽車電氣化一事。坦白說,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反應。

從沙漠鬥到雨林再鬥到冰川,電動方程式的野外版——Extreme E——並非以拯救這個星球為己任,而是志在踏破地球上每一寸土。

究其原因,部分關乎養勢,畢竟既得利益者往往抗拒改變是無可否定的事實。另一部分則可歸咎於電動車聲威不若內燃機咄咄逼人,今後亦不可能殺聲震天,因為高功率電動馬達的聲浪本來就弱似蚊鳴,胎響亦無法與多汽缸引擎全力發功造成的輪胎慘叫聲相提並論。但這樣並不是說電動賽車不入流,亦不等於電動賽車無法扣人心弦,只是方式有所不同。

從沙漠鬥到雨林再鬥到冰川,電動方程式的野外版——Extreme E——並非以拯救這個星球為己任,而是志在踏破地球上每一寸土。

跟所有新興比賽方程式和相關科技一樣,電動賽車的比賽形式最少在現階段仍然受到諸多限制。所以請勿妄想很快會出現全電動利曼大賽,主要原因是電動耐力賽勢必為那些制定賽車重量規則的人帶來存亡危機,不過主要玩家斥巨資開發電動賽車以配合陣容不斷擴張的電動街車已經是勢在必行的發展。電動方程式過去兩年便博得好些赫赫有名的門派加盟,保時捷、賓士和奧迪就是箇中例子,因為這項大賽是他們把電動街車與尖端賽車高速又性感的世界扯上關係的唯一舞台。

從沙漠鬥到雨林再鬥到冰川,電動方程式的野外版——Extreme E——並非以拯救這個星球為己任,而是志在踏破地球上每一寸土。

這一現象意味電動賽車運動正乘著環保意識高漲的時勢累積強大後勁。全電動汽車和電氣飛毛腿在江湖上顯然已存在了一段時間,混能技術在賽道上亦曾立下好些汗馬功勞,從TT Zero電單車賽至到電動直路加速和混能利曼冠軍皆見其蹤影,更別說賽車界的最高峰——F1大賽——現已一律使用混能引擎。

從沙漠鬥到雨林再鬥到冰川,電動方程式的野外版——Extreme E——並非以拯救這個星球為己任,而是志在踏破地球上每一寸土。

何況電動方程式現已開枝散葉創辦名為Extreme E的新賽事,而且這項賽事瘋狂霸道兼而有之。各位也許已經看過Ken Block在沙特沙漠試車的短片,在此不妨重溫一下Extreme E的基本玩法:12部全電動Odyssey越野卡車一律由Spark Racing Technology按同一標準規格製作,每一部都載有兩個電動馬達(550hp,93.6kgm)和Williams Advanced Engineering的電池,0-100km/h不外乎4.5秒,極速可達200km/h,體重大約1,650kg。參賽隊伍可以使用標準格式的Extreme E車身,或者自行製作以便「直接向消費市場表明身份」。這些賽車將按循環賽形式進行短途越野大戰,比賽場地包括世上好些最偏遠,對生態影響最敏感的地方,譬如去尼泊爾冰川濺雪,去撒哈拉沙漠挖沙,叢林戰去巴西亞馬遜雨林,北極大戰去格陵蘭,塞內加爾的玫瑰湖(Lac Rose)則有「海洋」分站之稱,因為粉紅色湖水迂迴流經沙洲和大西洋海岸。

從沙漠鬥到雨林再鬥到冰川,電動方程式的野外版——Extreme E——並非以拯救這個星球為己任,而是志在踏破地球上每一寸土。

豈止於此,這些賽車還會動用聖海倫娜號(St Helena)送往世界各地比賽。這艘原為皇家郵政貨櫃船的大貨輪,將按計劃改造成兼具科研用途的海上整備區及維修站。有關方面會用攝影機和無人機拍攝比賽過程,所以活動性質比較像網上盛會多於鼓勵你去現場觀戰的賽事,原因當然不限於觀眾停車問題會變成一場惡夢。要而言之,這是自備浮動式大帳篷的環球賽車馬戲團。

從沙漠鬥到雨林再鬥到冰川,電動方程式的野外版——Extreme E——並非以拯救這個星球為己任,而是志在踏破地球上每一寸土。

這一切聽起來非常動人,不過與賽事所提倡的概念未至於格外咬弦,畢竟賽事過後會留下許多清理和修復場地的工作。誠然,聖海倫娜號正在重新改裝以降低廢排,Extreme E更聲稱這樣運送車隊和裝備,相對於空運可以削減三分之一碳足跡,但更大的問題始終是整件事的出發點是否正確。身兼電動方程式創辦人和CEO,眼下正在拋頭露面努力推銷Extreme E的Alejandro Agag在這方面倒是提出了一些耐人尋味的見解。他深信still environmentalism(無為而治環保主義)那種只要甚麼也不做,世界就會自我修復的想法並非前進之道,反而希望向世人具體展示可以做甚麼,從而發揚更加清潔環保的理念,就算出發點可能受到賽車運動玷污亦在所不惜。這是野心非常大的計劃,而且不少有頭有面的車手都有意共謀大業。好像WRX泰斗Timmy Hansen和Andreas Bakkerud便已收到英雄帖,其他好手還有Jamie Chadwick(方程式女車手)、Guerlain Chicherit(法國越野車手)、Sébastien Ogier(法國越野車手)、Timo Scheider(德國賽車手)、布魯諾冼拿和Katherine Legge(英國女車手),其中更有一支車隊得到Adrian Newey出手相助。這些大有來頭的人物好想看看一個截然不同的新方針,一個更有承擔,更加適合數位時代的新方針能否推動賽車運動邁向新境界。

從沙漠鬥到雨林再鬥到冰川,電動方程式的野外版——Extreme E——並非以拯救這個星球為己任,而是志在踏破地球上每一寸土。

從沙漠鬥到雨林再鬥到冰川,電動方程式的野外版——Extreme E——並非以拯救這個星球為己任,而是志在踏破地球上每一寸土。
「就一部輪胎變形幅度好比充氣城堡的汽車來說,轉向系統的準繩度可謂異常高。」

但這些電動賽車開起來究竟是怎樣一回事呢?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這些Odyssey卡車具有天下電動車皆有的瞬間爆發力,一加速就可以毫不猶豫絕塵而去。這些賽車實質上設有兩套獨立動力總成分別坐鎮前後軸,強大扭力可以按車手所想自由調配前後比重。譬如沙上用50:50模式起跑,不難想像車輪最初會在可控範圍內空轉,繼而抓緊地面拔足狂奔。轉向也有多種模式,既可調整到一隻手指就可以操縱方向,亦可以採用局部動力輔助,而且就一部輪胎變形幅度好比充氣城堡的汽車來說,轉向系統的精準度可謂異常高。設有外置式油槽的懸吊能屈能伸,車廂簡潔程度堪比原型賽車,因為車上系統本來就遠少於內燃式賽車,自然沒有必要安裝那麼多附屬控制裝置。至於駕駛感覺,第一時間便妙趣橫生,簡直開心到笑爆嘴。大家不妨把它想像成動力充沛的越野小型賽車,有本事衝下三級樓梯猶能如履平地,一躍而起跳上半空之後又能夠像標榜軟綿綿無損肌膚的海綿一樣化解著陸衝力。

從沙漠鬥到雨林再鬥到冰川,電動方程式的野外版——Extreme E——並非以拯救這個星球為己任,而是志在踏破地球上每一寸土。

不,這些並非世上最複雜的賽車。它們實質上是一個裝有大型懸吊的鈮強化鋼spaceframe,只不過巧妙利用脈譜和電子設定習得一俐落功夫。以方向盤右後方的撥片為例,便可以設定成輕輕一彈即把煞車能量回收的減速威力全部經由後輪一舉施放(對呀,連煞車能量回收機能也有喔),效果實際上等於把方向盤「換檔桿」變成手掣。何況車手還可以改變動力分配,令Odyssey從前後扭力50:50的踏實賽車搖身變成肆無忌憚的後驅甩尾俠。比之更妙是踏破壯闊雄奇的大地時,所有賽車都靜似小型太空船,只會發出陣陣嗡鳴和嘯聲,場上殺氣比諸傳統賽事彷彿一下子驟降好幾倍。這些電動賽車開起來遠遠不像內燃式越野卡車那麼令人疲累,應付崎嶇地形卻綽綽有餘。事實上唯一顯而易見又非常阻頭阻勢的問題是續航力很有限,每次充滿電只能撐上半個鐘左右,意味賽車只能短暫帶來上述種種樂趣。

從沙漠鬥到雨林再鬥到冰川,電動方程式的野外版——Extreme E——並非以拯救這個星球為己任,而是志在踏破地球上每一寸土。
「Odyssey卡車具有天下電動車皆有的瞬間爆發力,一加速就可以毫不猶豫絕塵而去。」

不過Extreme E若能解決續航問題,前途肯定無可限量。無人機直播,車手第一身視角,賽程超短,競爭激烈,大量塵土飛揚側滑甩尾的動作場面,這種比賽形式當能迎合慣於一按下載的世代,簡直好像火力大增的World Rally Cross世界巡迴大戰。這些賽車開起來生動有趣,比賽過程勢將十分緊湊,場地又非常壯觀,若能實現抱負遠大的創辦宗旨變得更環保,賽車運動的未來似乎只可能邁向更遼闊的天地,而不是更趨沉悶。

從沙漠鬥到雨林再鬥到冰川,電動方程式的野外版——Extreme E——並非以拯救這個星球為己任,而是志在踏破地球上每一寸土。
儼如閣下玩過的遙控車,只不過尺寸和可怕程度高許多。

賽車運動已見綠燈嗎?

唾棄碳氫化合物燃料又豈止於Extreme E,電動賽車其實已經遍地開花

 電氣房車賽

對,此事千真萬確,不過原定2020年舉辦的首屆賽事現已延期。賽事如你所料由中置馬達後驅全電動TCR賽車擔正(TCR即International touring cars series)。Seat旗下子品牌Cupra已經幫他們的Cupra e-Racer報名參賽,現代亦揚言Veloster N e-TCR準備好問鼎錦標,愛快則表示樂於奉陪。電池一律由Williams提供。

從沙漠鬥到雨林再鬥到冰川,電動方程式的野外版——Extreme E——並非以拯救這個星球為己任,而是志在踏破地球上每一寸土。

TROPHÉE ANDROS

在歐洲向來數一數二的冰上錦標賽,曾經是休班越野車手、350bhp鬼哭神號V6和蓋世後輪轉向系統橫行的世界,如今依然可見WRX/越野賽明星和人為轉向過多入彎大法的蹤影,但Trophée Andros也是最早徹底變節投奔電氣化的錦標賽之一。參賽車輛基本上與以前一樣,只是用兩個電動馬達代替引擎,動力輸出亦跟以往差不多,飄移本色無遜從前,聲浪卻寧靜百倍,在容易雪崩的地區實屬明智之舉。

從沙漠鬥到雨林再鬥到冰川,電動方程式的野外版——Extreme E——並非以拯救這個星球為己任,而是志在踏破地球上每一寸土。

 TT ZERO

曼島TT大賽為零廢排電單車安排的TT Zero賽事,其實早在2010年已開始舉辦,不過當時的名稱是TTX GP。參賽車手不乏大人物,信手拈來就有Michael Rutter、John McGuinness、Bruce Anstey和Gay Martin。37.73英里山區賽道的現行紀錄由Rutter持有,平均車速達到121.91mph(196.15km/h),所花時間是18分34秒。這個2019年創下的紀錄最快也要到2021年才有望改寫,因為今年的TT大賽業已取消。

從沙漠鬥到雨林再鬥到冰川,電動方程式的野外版——Extreme E——並非以拯救這個星球為己任,而是志在踏破地球上每一寸土。

WRX

2019年9月,IMG與奧地利公司STARD(Stohl Advance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發表了Projekt E,實際上就是一款全電動World Rally Car。以福特Fiesta實戰型底盤為本,它採用了WRX賽車的同一結構,613bhp卻來自電動車的雙馬達動力總成。廠方的想法是每支車隊都購買規格劃一的底盤(名曰REVolution),然後裝上車隊本身的外殻,概念與Extreme E很相似。

從沙漠鬥到雨林再鬥到冰川,電動方程式的野外版——Extreme E——並非以拯救這個星球為己任,而是志在踏破地球上每一寸土。

派克峰和速度紀錄

各位如今大概已見識過福斯僅此一部講究分秒必爭的ID.R,其實短途賽和登山賽十分適合電動車,它們在這類賽事上亦確實所向披靡。全輪驅動,加速瞬間見效又富有線性的,加上不必講究耐力,電動似乎是短途賽的最佳出路。事實上ID.R是派克峰登山紀錄的保持者,攻頂過程僅僅花了7分57秒,以大距離刷新Leob用寶獅208 T16內燃式賽車所創的舊紀錄。

從沙漠鬥到雨林再鬥到冰川,電動方程式的野外版——Extreme E——並非以拯救這個星球為己任,而是志在踏破地球上每一寸土。

原文出自《TopGear極速誌》2020年07月 第057期。

FB: https://www.facebook.com/TopGearTaiwanCar
YT: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846SasKQgZoHI87KEOnuzQ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